在遼寧,強調“城市更新要量体裁衣,同社區建設結合起來,全部著眼於便民、利民、安民”﹔在黑龍江,指出“冰雪文明和冰雪經濟正在成為哈爾濱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對外開放的新紐帶”﹔在吉林,要求“優化創重生態,力爭在一批严重科学技术專項上获得新打破”。
日前,記者分赴三地,探訪廣大干部群眾在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中的積極探究、获得的進展成效。
走在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腾空大街六小區,幾十棟樓宇的外牆紅色打底、淺黃點綴﹔新劃的停車位標線明晰……樓前,孩子們堆的雪人扩展著“手臂”,似在與行人打招待。
屋外天寒地凍,屋裡暖意融融。六小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的“健康工作室”裡,醫生為居民廖素珍測量血壓心率,叮囑她保健事項。自從有了“健康工作室”,64歲的廖素珍常來問診檢查:“不必出小區就能做檢查,醫生還給我建了健康檔案。”
“做完理療了?”檢查完,廖素珍出門,碰到了從近邻康復理療室出來的居民宋鳳蘭。
家門口就能檢查問診、康復理療,這得益於上一年完结的老舊小區改造,社區引入了不少服務渠道,為居民供给的服務愈加周到。
“外牆保溫做得扎實,地下供暖管線也改造了。”廖素珍是小區改造時的“公民監督員”,施工時,她盯得認真,還拿尺子量過保溫層厚度。
六小區改造自2024年1月開始,到10月全面完结:屋面做防水,外牆維修粉刷,樓梯間刷大白,更換單元門窗,修繕台階坡道﹔電動車、電動自行車充電樁都配上……舊貌換新顏,社區愈加便民、利民。
適老化改造,社區也下了功夫:廣場上增加休閑廊架、室外座椅,還配了環形扶手,便利白叟久坐后动身﹔建筑無障礙坡道,為坐輪椅的居民供给便利……
“硬件設施好了,文明活動也不少。”70歲的小區藝術團團長鄧福敏說。來到小區活動中心,樂聲悠揚,十幾名樂團成員沉浸在演奏中。
廖素珍沒急著回家,上了黨群服務中心二樓。美好教育課堂裡,她的外孫正在拼積木,他說:“這裡很好玩!”
“我們從‘硬設施’和‘軟服務’兩個方面持續尽力,既照顧好‘一老’,又陪同好‘一小’。”王羽蘭說。
據了解,2019年以來,遼寧全省改造6146個老舊小區,惠及居民262.6萬戶。2024年,遼寧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回頭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975個。
見到冰雪歡騰體育裝備科技(哈爾濱)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照會時,他剛從滑雪場供给裝備保证服務回來。沒顧上问寒问暖,胡照會拉著記者就往生產線走:“快來看看,我們給亞冬會供给的雪板是怎麼造出來的。”
映入眼帘的是滑雪雙板的资料台,乌亮的碳纖維、純白的玻璃纖維等资料薄如紙片,被裁剪成雪板的模樣。
拿起一條碳纖維资料,隻見碳纖維橫豎有序編織,如一塊紋理明晰的布料。再仔細看,同樣的碳纖維资料,或斜紋,或豎紋。胡照會說,得益於復合资料力學的創新,企業把握了以不同編織技術呈現不同特性的技術,實現雪板的輕便、韌性強、操控性好等功用。
下一個制作流程,是在雪板底一層層鋪設、布局、粘貼资料。资料的堆疊布局不同,雪板呈現的功用不同。
工人正用特制的樹脂膠涂改均勻,將碳纖維層、高彈纖維層、科技芯材等堆疊固定。不到14毫米厚的滑雪板,堆疊了10余層资料。這些新资料的應用,使其比同類產品分量減少20%。
接下來,工人將板材放入上百斤的金屬模具中壓制成型。雙板壓制對模具的精度要求很高,企業將模具加工精度操控在零點幾毫米。高溫固化爐定型,激光切开機成型,隨后打磨測試……3個多小時后,一套滑雪板初具雛形。
“看似微乎其微的減重、數據化的精細設計,能帶來愈加暢快的滑雪體驗。”胡照會說,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院士團隊协作,將航空航天新资料與技術融入滑雪器件制作,做好技術轉化,进步產品競爭力。本屆亞冬會上,公司的雙板和碳纖維滑雪頭盔等兩款裝備被採用,技術官員、滑雪醫生等攜帶國產滑雪裝備頻頻登場。
近年來,黑龍江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連續設立冰雪經濟專項。僅哈爾濱工業大學,就有40余個科研團隊參與冰雪產業相關的科研工作,近100項技術得到應用。近兩年,黑龍江有7個重點冰雪裝備產業項目陸續落地建設。
“黑龍江有悠长的冰雪文明,有资料科學、機械工程等領域的科研實力。企業也要加把勁,依托創新加快產品升級。”對未來發展,胡照會决心滿滿。
室外積雪未消,在吉林省長春市麥迪克智行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技術攻關討論會熱火朝天。
“现在進度咋樣?”汽車起重機吊起的一台樣車旁,公司負責人、吉林大學教授靳立強問團隊成員。
“極寒環境下,遇到道路上未徹底清雪的對開路面,自動駕駛的穩定性還需優化。”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楊帥答道。
“路面和雪面的附著系數不同,能够有針對性地繼續調整軟件代碼。”公司智行操控部部長武苑碩提議,“硬件層面上也要同步改进。”
“我們是從高校走出來的創業團隊。公司裡既有我帶的研究生,也有招聘的全職員工。”靳立強介紹,公司的自動輪智行底盤技術不僅能够實現汽車自動駕駛等功用,還具有下降造車本钱的潛力。
企業順利從高校“孵化”,得益於長春市持續優化創重生態,推進科技創新同產業創新深层次地交融。2023年,長春市專門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协作委員會,努力於打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堵點。
“樣車調試好了,能够進行試驗!”屋外,技術團隊成員坐進樣車,輕觸按鈕,車輪整個打成橫向。轉動方向盤,輕踩油門,樣車“鑽”進停車位中。
“這是我們自動輪智行底盤技術的另一功用,能够實現車輛橫行、原地旋轉。现在我們在光伏清掃、智能農機等領域批量交给智行底盤產品,已构成1000台訂單。”靳立強說。
好方针帶動企業孵化成長。“長春市給予企業種子基金首筆投資500萬元以及供给項目辦公廠房、運營補貼等多種方针支撑,主動對接聯系各類車企資源,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有了决心。”靳立強說,來自高校的支撑也是及時雨,“吉林大學拟定了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一切權和長期运用權實施細則,鼓勵科研人員轉化科技成果。這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
據介紹,2024年,吉林省轉化科技成果3609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41億元。
樣車嗡鳴,測試順利。“差不多了,我们拾掇設備回屋吧!”陽光下,靳立強招待著科研團隊成員,“咱們接著討論一下車輛高速行駛狀態下緊急自動換道的技術實現办法……”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