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耕中亚市场取得突破性成绩,被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央媒报道,目前,宇通客车已成为中亚市场最大的新能源客车供应商。
“宇通的新能源公交车已批量在塔什干成功运行,为当地绿色交通试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生产线旁,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公交公司首席专家正在仔细验收车辆,他对此次下线交付的车辆非常满意。这批车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当地夏季的酷热气候,其大功率空调在45℃至50℃高温环境下制冷效果依然良好。
今年以来,宇通依托新能源技术优势和本土化服务能力,在中亚地区连续收获多个重点项目订单。包括土库曼斯坦700台燃油公交车,乌兹别克斯坦200台新能源公交车,吉尔吉斯斯坦95台燃气公交车、57台轻客以及15台公路车等多类型车辆。
活动现场,宇通还与哈萨克斯坦签订新的合作订单,1000台客车将由其本土合资工厂生产。该工厂每年可生产2000台宇通客车和200台工程机械,间接创造超5000个就业岗位。
截至目前,宇通在中亚五国的总销量已突破10000台,其中新能源车辆累计销售超1000台,是中国出口中亚市场最多的客车品牌,也是中亚市场最大的新能源客车供应商。
“万台交付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宇通中亚区负责这个的人说,企业将继续发挥技术引领与系统集成优势,将中国新能源技术转化为中亚城市交通现代化解决方案,助力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6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布《“超级工厂”逐鹿中原 河南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线观察》报道,上汽、郑煤机、中铁装备纷纷凭借创新力、智造力脱颖而出,彰显“河南造”硬实力。
夏至时节,中原大地上一片火热的生产和创新景象:宁德时代洛阳基地1秒产出1个动力电池电芯,郑州比亚迪工厂50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郑煤机获评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中国超硬材料上市第一股”黄河旋风突破6-8英寸MPCVD多晶金刚石晶圆技术……
在“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区域竞争压力下,河南在壮大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起的产业的同时,着力做优传统产业“基本盘”。其中,重点是在全省工业中占据“半壁江山”、产业规模过万亿的装备制造业。
6月15日,河南省科技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2025年河南省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立项文件,对首批成功揭榜的5个项目予以立项,纳入省重大科学技术专项管理。其中,由郑煤机承担的“煤矿综采核心装备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项目入选,揭榜金额超6000万元,彰显河南以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决心。
在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支持下,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郑煤机在去年10月获评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成为河南装备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缩影。
中铁装备盾构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郑煤机矿用液压支架产销量世界第一,卫华集团起重机产销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平高电气、许继集团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全国领先,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全国顶级规模,中国一拖大中型拖拉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然而,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结构“重”、创新“弱”、链条“短”一直是河南装备制造业的突出短板。但当记者走进郑煤机“灯塔工厂”,倍感“科幻”:23条智能化生产线上,一个个重达数十吨的液压支架主体结构件,在近200台机器人的协作下,有序完成切割、焊接、翻转、搬运。电光石火间,一个个工件锻造成型。
令人称奇的是,生产的全部过程宛如“大象起舞”,精细度也堪称一绝。就激光切割而言,40mm厚的钢板切割缝隙仅仅只有0.3mm至1mm,仅能勉强塞下一根头发丝。
郑煤机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公司生产的用于煤矿综采的液压支架、刮板机、采煤机正向成套化、智能化转型,依靠传感器实现全面感知、协同控制,生产数据实时传输到工业网络站点平台,运作时的状态、产量数据、故障情况等一目了然。智能化成套装备已远销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家,过去按吨卖,现在是按“配置”卖。
6月23日,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刊播《中国独角兽企业成长观察》系列报道中,聚焦新消费领域的独角兽企业“钱大妈”,探访位于经开区的郑州基地,据了解,2020年企业在经开区落地郑州首店,目前全市门店已达50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